家族系統排列工作,學員下場做代表,是整個療癒工作推動的核心重點,但場上的角色,和真實的自己有什麼區別?該如何看待?這是很多學習者的疑問,也應該好好的釐清與說明。
在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一書中伊絲·庫什拉博士 Dr.Ilse Kutschera,談到了做代表的學員們,該有的體驗與提醒。摘錄如下:
我樂意在此對於代表們的角色與經驗,多做些說明。去區分清楚在排列場域中的代表角色,和自己生活中的真實角色,是重要的。
作為一個資深代表,所能得到的珍貴體會是,我已經發現沒有哪一種人類的情緒,對我來說會是陌生的。當我是在排列場域中的一個角色時,我可以自由地感受任何事情。然而,對於當代表的人們來說,意識到他們平行於所代表角色的自身認同是要緊的。
代表、原本的我、拓展與學習
當處於一個代表他人的角色之中,同時去啟動自己的覺知,以及一個自身心靈發展的過程,是可能做得到的。
有三種現象,會同步發生:
所代表的角色,你是誰的身分認同,和你自身拓展的過程。
停留在所代表的角色中一會兒,而且容許這個角色有後續的效應,可能會是有益處的。
另一方面,假如這個角色是很困擾人的,當代表的人則應當在排列結束後,趕快離開它。這種抽離,可以以象徵手法表達出來,像是離開這個做排列的房間、搖動自己的肢體,或是甩動、清洗自己的雙手,都有助於脫離某一個角色。對於諮商師而言,去辨認出來和處理這些現象,是一項重要任務。
排列之後,這些能量還會跟著我嗎?
其實場域結束,這一次個案所建構的一切,就隨之結束。但,偶爾還是會有學員,做完代表之後,會感覺場域上的某些訊息還是跟著自己,沒有散去。通常會有這樣感受的學員,確實是性格敏感與情緒細緻的類型,會表達有點「入戲」一般,場域中的情境依然跟隨,排列次日或兩三日身心不太舒服。尤其我們的民俗宗教很多元,和自己的信仰連結,但我們知道不同工作系統就是不同的詮釋路線,包括信念與哲學都各有脈絡,自己不要隨便就「連連看」。
首先,要體認這是一個依據個案提供故事輪廓的場域工作,我們自己要純粹的看待,排列結束還諸天地,這是一份尊重,對議題涉及的事件與提出議題的來訪著的感謝,尊重排列的議題、感謝排列的學習。不多自我著墨是很重要的。
還有就是伊絲·庫什拉博士提醒的,有益的體驗我們要從中學習,若是感到不喜歡、困擾的角色,要知道盡快抽離。佛家說這種耽溺是「抓滅相」,已經消失的東西,為什麼不放下?這樣的代表可以多反省一下自己個性的盲點。
但確實,有時我們是會被代表的體驗衝擊,經歷排列議題張力大的整天工作,回家後疲憊狂睡很正常,讓好的睡眠為我們充電,才是最實在的好事。
很多人會問,如果某個個案排列,派上去的代表不一樣,會不會感知表現會不一樣?
我自己的回答是,每個人作為訊息接收器,接收到的是接近的,但依著人格特質的差異,都會有不太一樣的表達,有些人原本個性戲劇化,表達會強烈一些,對內斂的人來說,起伏自然小一點。又例如:一個在場域中展現被排斥的角色,代表可能仰看天空退步連連,也可能轉身出走,但我們判讀訊息的內容,都明白其中共性,所以,代表不一樣,不影響排列的認知。
代表的角色和自己的人生情境,具有關聯性嗎?
這一點不容置疑,我們會發現,不經意點名上場做代表,只要排列次數多,往往會發現某種角色,經常會代表到,可能是憤怒的受害者,可能是權威的長輩、情緒處於爆發邊緣的家人、總是受苦哭泣的女子……
這些偶然性所帶來的共通點,都可以讓我們想想,是否個人的生命經驗是和這樣的代表共振?又該如何看待?如何釋放?也可能是有這樣的受苦代表來支持場域……這些點滴累積,就是泡在家排工作坊最大的享受、最深的學習、最可貴的服務了。
誠如伊絲·庫什拉博士所言,長期的場域工作,代表過無數的生命與非生命的個體,已成為自己體驗人生的寶庫。所以,來做個案、做代表,都是累積豐富人生智慧的好方法,療癒自我,取得成長,只要能找到正信正確信念的家族系統排列師,長期學習,是給自己最好的一份人生禮物。
Comments